什么是警醒度?
警醒度是神经系统的准备度,从行为表现上来讲,警醒度是指一个人对本身内在及外在环境刺激所能接受的程度。简单理解,警醒度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状态”,或称为“神经系统唤醒水平。
当警醒度偏高时
当警醒度偏高时,神经系统会无法去过滤大脑所接收到的刺激是重要的或者可忽略的,会对任何刺激都有反应,此时会出现过动、分心、焦躁、反应过度及难以入睡等问题。举例来说,大家也许都有喝咖啡过多的经验,这时的精神状况即处于过度兴奋的状态,会出现坐不住、话特别多、无法专心思考一件事(尤其是旁边有人在说话的时候)、过于冲动等行为,而进一步造成失眠时,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得到。
当警醒度偏低时:
当警醒度偏低时,神经系统无法有效的处理所接收到的刺激,因此可能会忽略掉重要的讯息,此时候出现精神涣散无法集中注意力、反应慢半拍,甚至缺乏安全意识而发生危险。举例来说,看书时打瞌睡,精神状态即处于过度低迷的状态,这时一段文字可能看十遍都还看不懂或者事后想不起来看了什么内容。
为什么要调整警醒度?
警醒度对孩子生活中的行为习惯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及维持时间,具备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提升学习效率。
2、能区辨自己的警醒度状态,自我觉察、认知,能使用感觉策略自我调节。
3、适当的警醒状态利于孩子情绪稳定,减少问题行为。
4、当孩子不能正常调节自己的警醒度时,就会影响注意力,尤其是注意力持续的广度,从而影响社交、情绪、学习等方面。
大脑警醒度与感觉统合之间的关系
1、前庭觉失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脑的警醒程度;
2、大脑警醒度异常表明孩子存在感觉调节障碍;
3、大脑警醒度会随着环境、活动中的感觉刺激发生变化;
4、大脑警醒度是可以调节的:针对不同警醒度的孩子,给予不同程度的感觉刺激,可以调节孩子的大脑警醒度。
针对有警醒度问题困扰,
如何进行感统干预?
高警醒度的调节策略:
通常会利用感觉系统中的触觉、本体觉和缓和的前庭刺激等内在的方式来使警醒度正常化:
触觉 :进行重压训练,缓慢坚定力度抚触等,如:全身紧抱、肢体按摩等;
本体觉 :进行关节挤压、深压按摩、出力本体等,可借由有阻力的活动来提供,如:推拉重物、搬重物、丢大龙球等;
前庭觉 :进行缓慢的、匀速或直线的运动,如:如匀速直线摆动的秋千、坐摇椅休息等;
此外,家长再接,也可以利用一些外在的方式:例如在精神处于高张状态时提供固定旋律且轻柔的音乐、较安静或独处的环境,或安排静态、简单且重复性高的游戏等。
底警醒度的调节策略:
通常可以使用较强烈的前庭觉、轻触觉等内在方式使警醒度正常化。
前庭觉: 快速、变化、急停等强烈活动,如跳蹦床、跳高取物、俯冲与加速度的游戏(如坐滑车从斜坡滑下、溜滑梯、摆幅较大的荡秋千)等;
触觉: 快速、轻触碰、冷热刺激等,家长在家时可借由抚摸、瘙痒、在球池中玩寻宝游戏等方式;
此外,借由肢体大幅度摆动的体操或带动唱也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警醒度。
同时,对于警醒度偏低的孩子,家长或老师更应该多鼓励他们从事动态性的活动,并适时给予正向回馈(夸奖、点赞、击掌等)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进而提升他们对于从事动态性活动的动机。
写在结尾
我们把孩子不认真、不听话、不好好写作业
认定为不听话
但其实孩子也身不由己
用科学的方法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
是作为家长未完成的功课
孩子一直在往前走, 成长在侧
孩子不会停, 家长 的助力更不会停
星园公众号
星园·语言康复1
星园·语言康复2